负责宁夏电网主网30座33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及2座直流换流站的维护检修工作,他扎根一线13年,在新站验收、日常检修工作中累计处理各类缺陷1万余条,为宁夏电主网及宁浙、宁鲁两条直流电力外送通道的健康平稳运行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参加工作以来他带领班组完成技术革新29项,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7项,发表论文7篇。先后荣获宁夏自治区“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事迹详情:
平凡的匠心之路
张耘溢在基层一线奋斗13年,用坚毅和拼搏走出了一条平凡而坚定的匠心之路。
勤于在实践熔炉中强筋健骨
大学毕业后,张耘溢进入国网宁夏宁东供电局变电检修班,成为了一名电力检修工人。当时,正是宁夏自治区一号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大建设、大发展时期,检修任务异常繁重。他积极参与每一次检修工作,遇上抢修更是第一时间冲在前。设备故障消除后,他及时总结分析,一点一滴积累经验。为了加深对设备结构、性能的认知,他还搜集了两柜子专业书籍,用不同颜色笔涂写得密密麻麻的工作笔记就有30多本。天道酬勤,入职一年半以后,他已经完全可以进行隔离开关、断路器、变压器等主设备的日常检修工作,在新员工中脱颖而出,率先成为工作负责人。
2012年10月,宁夏第一条电力外送大动脉银东直流±660千伏银川东换流站1号主变出现大量乙炔,这意味着主变内部已出现严重故障。为了保障设备正常运行,需要将故障相移出,换成备用相。该换流站1号主变作为宁夏首台750千伏变压器,光净重就有396吨。国网宁夏检修公司领导决定由设备厂家和送变电人员进行此项工作,并派技术人员全程跟踪学习。得知这一消息后,张耘溢主动请缨,前往跟踪学习。为了学到第一手知识,他白天与厂家的师傅们同吃同干,晚上同归同宿,别人干的时候他跟着干,别人休息的时候他拿着本子记。张耘溢虔诚的工作态度很快获得了送变电师傅的肯定,并将检修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危险点毫不保留倾囊相授。正是基于此次扎实的学习,当2013年银川东变压器再次出现故障的时候,张耘溢带领班员们独立完成了整个检修工作,成为国网宁夏检修公司首个可进行超高压变压器更换的技能人才。
2013至2014年,张耘溢分别获得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变电检修技能大赛第一名,并相继获得国网宁夏检修公司技术能手、国网宁夏电力公司技术能手、中电联技术能手、宁夏自治区技术能手、宁夏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勇于在急难险重中担当奉献
2015年11月,宁夏第二条电力外送大动脉宁绍线宁夏首座±800千伏特高压灵州换流站建成,验收工作迫在眉睫。在接到验收通知的第二天,作为一次设备验收总负责人的张耘溢就带领班员进驻戈壁茫茫的灵州站,在没有水源、在冬如冰窖夏似蒸笼的彩板房里他一呆就是10个月。在验收堪称世界最长达748米的750千伏GIS设备时,他加班加点每台设备功能验证都在3遍以上;在验收多达28台的换流变压器设备时他“眼耳鼻手”共用,不遗漏一个死角,整个验收过程中他累计提出并处理了工程缺陷9700多条,圆满完成了验收任务。全站8万余颗螺丝、12万个线芯、2000多个引线接头投运至今近两年来未发生一处发热故障、未发现一条回路错误。
在检修公司管辖的30座33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中,中卫迎水桥变电站的1、2号主变压器均投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运行年限都已超过二十年,严重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2016年计划对两台变压器进行更换。在前期勘察时,张耘溢通过现场检查并结合试验数据仔细分析后发现,变压器的整体运行工况良好,缺陷都集中在附件上,便果断建议对变压器进行大修而无需进行整体更换。建议得到采纳后,他统计缺陷,核实备件,编写方案将大修作业全过程进行反复细化推敲,2016年10月经过10昼夜的苦战,张耘溢连续攻克螺丝锈死无法拆卸、调压开关调档疲软、油位计的浮球连杆断裂、主变本体注放油闸阀无法开启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大修工作完成后,两台老态龙钟的变压器焕然一新,以20万元的施工成本节省设备更换费用300余万元。
善于在平凡琐碎中创新出彩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孜孜不倦钻研检修技能的过程中,张耘溢总是凭借过硬的检修技能,创新的解决各种工作中的疑难杂症,保质保量的完成检修任务。2015年黄河变电站750千伏3号高压电抗器大修时,需要对100吨油进行热油循环处理,张耘溢大胆摒弃先放油再进行热油循环的传统做法决定不放油直接进行热油循环,此举不但大量减少变压器油的损耗,而且大大的缩短了工时,本来8天的工作量在他的主导下提前3天完成大修工作。
张耘溢带领班组先后进行各类技术革新29项,个人获得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7项。他设计抽真空辅助装置使一台真空机组可同时抽3台设备的真空,从而将抽真空速度提高3倍;他根据现场缺陷发明的箱式设备温湿度监测控制器,使加热装置根据实际需要自动调节输出功率,极大的保障了站内箱式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他发明的断路器抽真空注油装置,彻底杜绝在机构补油环节混入杂质和气体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检修质量,使设备运行更加安全可靠。一系列的发明革新,直接节约的经济效益就达210余万元。
寒来暑往,无论炎炎夏日还是凛凛寒冬,同事们很难看到张耘溢休息的身影,他就像一部永不停歇的机器,转动,前进,再转动。十三年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诠释了一个普普通通的电力检修人对党的忠诚、对职业的热爱,谱写出了一曲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