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聿珩,纪录片导演、青年作家、公益人、济南市励行公益服务中心秘书长、山东字母城动画创新产业有限公司创始人。从18岁起开始置身公益,发起“保护黄河源协会”,建起全国第一所大学生希望小学。15年间,先后发起公益项目十余个,累计为困境儿童和大病家庭筹集善款5000万元,帮助困境儿童1000多名。2020年,作为山东共青团“希望小屋”公益项目社会化募集负责人,8个月的时间带领团队累计募集善款1.4亿元,帮扶困境儿童超7000名。
事迹详情:
2005年,18岁的王聿珩还是山东建筑大学一名大一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徐本禹支教贵州的故事,在徐本禹精神的感染下,他发起了一个名为“保护黄河源”的大学生公益组织,目标是为青海黄河源头的困境孩子建一所希望小学。同年10月,王聿珩带领几名同学一起在济南发起了募捐活动,除了上课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帮助黄河源头的孩子身上。周末搞募捐活动募集衣物、书籍,假期去黄河源头支教,看望孩子。为了写一份方案,他常常通宵达旦;为了联系一场募捐活动,他一遍遍的跑企业、跑学校、跑社区,磨破嘴;为了筹集去青海的路费,他把奖学金都拿了出来,课余时间还要去做家教打工赚钱;为了能给失学的孩子们募捐更多的的钱,他带领同学们拿着简单的喇叭、展板、募捐箱等宣传工具,走过了沿黄九省的十几个城市。经过了近四年的努力,2008年8月,全国第一所以大学生名义修建的希望小学——曲麻莱县大学生思源希望小学,在青海玉树落成。如今,十多年过去了,王聿珩和协会志愿者们一直没停下脚步,前后往返青海、西藏20多次,为困境儿童筹集财物达五百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上千名。
2008年7月,王聿珩以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的身份从山东建筑大学毕业,他放弃多家单位的邀请,选择成为了山东电视台一名记者。因为乐于助人,喜欢报道和救助弱势群体,王聿珩成为山东电视台著名的“帮扶记者”。7年的时间,他发起了“寻找山东母亲”、“仙人掌行动”等十几项新闻公益活动,累积为弱势群体筹款达上千万元。他帮助无腿歌手陈州圆梦攀登五岳的故事感动了全国观众,帮助陈州成为全国备受喜爱的演说家、励志典范。在他的新闻与影片里,推出了“拾荒救助百名贫困生”的感动中国人物刘盛兰、四十年抚养三个怪病儿子的全国道德模范窦道英等10余位楷模人物。他的纪录片《登》、《娘和娘的独轮车》等作品荣获2013全国十大年度纪录片、中华慈善新闻奖等30多项国际、国内大奖,成为全国获奖最多的青年纪录片导演之一。
2014年,王聿珩选择辞职创业,成立了山东字母城动画创新产业有限公司。在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面前,他坚定的选择做一家传播正能量的公司,出版了《你的坚持终将美好》、《输给全世界也别输给自己》励志畅销书和一系列呼吁坚持、坚强、奉献的文化产品,得到了社会和市场认可。目前“你的坚持终将美好”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已成为影响数千万青年的座右铭,他也因此成为很多网友喜爱的“思想先锋”。2015年,创业刚刚起步的王聿珩不忘公益,在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设立了励基金,作为全国首个关注青少年精神成长的专项基金,发起了“点亮逆境之光”、“高原孤儿的艺术梦”等多个公益项目,至今已筹集善款3000余万元,救助大病、困境儿童500余人,超过200万人次参与到他们发起的公益行动中,他们的故事被中央电视台、腾讯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
2020年6月,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山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联合发起了“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旨在为困境儿童改善生活环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自理能力,丰富精神生活。王聿珩作为“希望小屋”公益项目社会化募集负责人,带领团队以“不落下每一个孩子”为决心,奋斗在一线,截止目前,项目已累计募集善款1.4亿元,建成“希望小屋”超7000间,这就意味着有7000多个困难家庭的孩子可以在寒冷的冬天住上温暖的“希望小屋”。
这是一个山东青年的公益路,也是他的成长路。15年,王聿珩的角色由大学生、记者、纪录片导演变成创业者,无论哪个岗位,他都保持青春的奋斗和激情,不断向上向前,创造着出色的成绩。但是不管工作如何变化,始终没变的是他对公益的热情,对扶危助困的决心与行动。将社会责任为己任的担当,创造着令人敬佩的成绩,但王聿珩说,他的收获比付出要多的多——艰辛的募捐路让他变得更坚强、更踏实,恶劣的高原环境让他更懂得珍惜时间和生活,尤其是在公益路上,遇见的善良与美好,让他更加懂得了爱,更有力量去奋斗。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