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树荣,男,苗族,1978年12月出生,个旧市大屯街道楼坊寨居委会新坡背二组村民,2018年搬迁到大屯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幸福社区。他用自己的淳朴的言行诠释了敬老爱亲精神,2021年被评为个旧市道德模范。
百善之首,孝字当先
康树荣出生于一个落后的苗族小乡村,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康树荣从小就孝顺父母,父母出去劳作,身为老大的他肩负了照顾三个弟妹的重任,同时他还要去砍柴,喂猪,尽可能的帮父母们减轻负担。长大后,虽然家庭情况不好,但是他对生活依旧乐观,努力挣钱,只为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1996年,他和罗琼英喜结连理,婆媳关系融洽,一家人其乐融融。在原先的村委会,康树荣就是出了名孝顺,后来搬迁到了安置区,母亲没有和他一起住,但他从未拉下对母亲的照顾。兄弟姐妹几人一直以大哥康树荣为榜样,老人有什么事,不管多远多忙,都第一时间回到老人身边照看老人。
相濡与沫,不曾放弃
1996年开春,康树荣和罗琼英喜结连理,当时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夫妻二人相濡与沫。直到2010年,罗琼英在打外工时,因被石料箱砸中腰部,导致其瘫痪在床。这样的晴天霹雳,并没有击垮这个幸福的家庭,康树荣边照顾妻子边打工,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家,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成家。
瘫痪的妻子几乎失去生活信念,但他用真情感动着妻子,多年来陪护妻子,罗琼英身上从来没有生过褥疮,为了不让妻子的肌肉萎缩,康树荣坚持每天给妻子活动腿脚,鼓励妻子战胜痛苦。在他的精心照顾下,妻子鼓起生命的风帆,乐观生活。如今,康树荣的妻子继续她喜欢的手工刺绣,参加了幸福社区巾帼刺绣车间,成为了一名特殊的绣娘,通过刺绣既增加了收入,也减轻了康树荣的负担,同时也给了自己生活下去的动力。
家庭和睦,邻里团结
虽然康树荣的孩子每月都会打钱给他,但他还是参加公益性岗位打工挣钱。后来孩子们为了不让他出去挣钱,把孩子交给康树荣带着,如今的康树荣就在家里照顾妻子和孙女了。有人说住进了小区,就没有了人情味了,但是在康树荣身上就不是这样,虽然旁边住的是其他乡镇的搬迁群众,康树荣也能处成朋友,互帮互助。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康树荣已经搬到了扶贫安置区,但只要新坡背二组有什么红白喜事,他都会把妻子安顿好后回去帮忙,为什么他会这么执着呢?那要从1998年说起,那时大女儿刚出生一年,一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日子虽然拮据但是充实。然而康树荣的父亲去世了,得知这个事的村民们自发来到康树荣家,帮助他一起完成父亲的丧事,从那时起,要回报村民们的种子就埋在了他的心底。虽然他没有大富大贵,但是他会用淳朴的方式默默地回馈着那些帮助曾经帮助过他的村民。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