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波,男,汉族,1972年出生,中共党员,龙煤鸡西矿业公司救护大队一中队一名普普通通的指战员。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吴天波在做好战备值班的同时,恪守“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格言,无怨无悔地长年侍奉年迈患病的母亲,给予母亲无微不至的照料,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新时代孝老爱亲的含义,在兄弟姐妹中树立了榜样,赢得了同事和邻居们的一致称赞。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赞歌。
吴天波的母亲自从被医院确诊患有膀胱癌后,全靠吴天波夫妇细心照顾护理,转眼间已坚持照顾患病卧床的母亲5年有余。吴天波为了更好的照顾母亲,就在母亲的病床前铺设了一张床专门陪护她,与妻子一同为母亲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通便等等。每天周而复始重复着这些繁琐而又必不可少护理步骤。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吴天波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
吴天波每天起早贪黑的忙于工作,白天不在家时,妻子就在家打点一切,除了照顾母亲之外,教育辅导孩子学习的重担自然也落在妻子的身上。白天,吴天波的妻子在家做饭、照顾老人和孩子,而吴天波承担起下班后照顾母亲的责任,晚上寸步不离照顾母亲,陪母亲聊天,冬天天冷的时候,怕母亲着凉,就提前买来电热毯加热,为了让母亲睡得更好,夜里每隔两个小时就要给母亲按摩翻身。有时老人因为病痛一夜不能入睡,他就一直陪护在母亲身旁为她按摩缓解疼痛,即便是这样一夜未眠,身心疲惫,他也从未请过一天假,从未耽误过第二天的出操训练,他对待工作一直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同事们都看在眼里,佩服在心里。闲暇时同事们在一起聊天,吴天波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但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老婆的支持就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就这样在吴天波夫妇的悉心照料下,老母亲的精神状态一直很好,母亲更是对前来探望的人说:“我之所以能熬到现在,全是托儿子、儿媳的福!
吴天波照顾母亲5年有余,毫无怨言,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所有重担。吴天波给同事们的印象总是没有闲着的时候,天天急匆匆的,因为他每天除了忙于工作,还要照顾好家里的里里外外,而且岳父的身体也不好,有时也需要人照顾,所有这些他都自己扛着,毕竟一家人都指望着他。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对妻子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误会。他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
多年来,处在这样的家庭中,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困境,他心中也有过苦痛,生活也充满累与忧,但吴天波深知母亲是自己的至亲,与自己血脉骨肉相连,作为家中的主心骨,他不能垮。作为男人,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一无反顾地把这一份责任与义务担当起来。吴天波说:“他们给予我生命,现在他们病了,但给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回报。母亲的坚强,妻子的宽容与理解,儿子的进步,左邻右舍、单位领导同事的理解支持,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宽慰,我坚信,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值得珍惜的!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我就是苦点累点,远比他们受病痛折磨要好很多,负起孝老爱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为人子女起码的道德与良知!”他深有感慨的说: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但万万不能错过回报父母恩情的机会,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他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