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付,男,土家族,1955年5月生,湖北省咸丰县唐崖镇两河口村三组村民。
91年前,李贤付的爷爷答应守护牺牲的红军政委墓。因为这个承诺,李贤付接过爷爷、母亲传下来的接力棒,一家三代人数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履行着守护红军墓的庄严承诺。李贤付还当起了义务宣讲员,为前来瞻仰烈士的学生、群众讲述红军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李贤付曾获“湖北好人”等荣誉。
一声承诺 一生守护
咸丰县唐崖镇两河口村,山大人稀,两面环山,一条小溪从山涧淌过。李贤付的家就在溪流左侧的山边,守护红军烈士墓,李贤付已经是第三代人。
1934年8月,红军鄂川边区独立团在攻打利川茅坝时,政委冯义发在战斗中受伤,独立团在撤往咸丰县活龙坪乡时,途经唐崖镇两河口村,冯义发因伤势太重无药医治而牺牲,红军独立团只好将他就地掩埋。
据李贤付的长辈回忆,独立团在掩埋了冯义发烈士后,在李贤付的爷爷家住了一夜。临走时,部队首长希望李贤付的爷爷照看好冯义发烈士的墓,李贤付爷爷感恩红军,答应了守护烈士墓的事,对首长给的东西一样也不要,最后红军硬塞给李贤付爷爷一个褡裢作纪念。如今,褡裢仍保存在咸丰县档案馆,成为了宝贵的革命文物。
三代接力 不忘初心
时序周转,冬去春来,曾经那份沉甸甸的承诺在一代代李家人的血脉中生根发芽。从此,李贤付爷爷不管是过年、过节,都要到红军墓扫墓、敬香,并教育子孙要把照看红军墓的事一直做下去。
李贤付很小的时候,父亲就一次次告诉他“咱家答应了红军,就要讲诚信”。那时候的李贤付不太明白父亲这番话的重量,只是一次次地跟在父亲身后上山、祭扫、鞠躬。
李贤付的爷爷去世后,李贤付的母亲就带着李贤付担负起了照看红军烈士墓的使命,寒来暑往,四季变换,不变的是对红军墓的守护和祭奠。2019年,李贤付母亲去世了。“红军墓我就交给你了,一定要照顾好啊”临终前母亲对李贤付说。从此,李贤付就担负起了守护红军烈士墓的任务。逢年过节,他都会来到墓前祭扫。“如果我不管,对不起母亲,更对不起牺牲的红军烈士。”李贤付经常对孩子们说,今天的好生活是红军拿命换来的,我们照看好红军墓,是尽自己的本分,“人不能忘本啊,如果我不行了,下一辈要继续。”
红色传承 赓续血脉
如今,李贤付守护的红军烈士墓已发展成为咸丰县红色教育基地,他还当起了义务宣讲员。这里不仅是缅怀先烈的肃穆之地,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每年,都有数千名党员、干部、学生、群众来到烈士墓前,敬献鲜花、祭奠先烈,聆听李贤付义务讲述红军英勇奋战的感人事迹。
“答应红军的事情,我们肯定要做到,而且还要做好。”李贤付说,他和老伴还一直住在红军墓附近的老屋里,他也已经交代了在外务工的儿子,以后也一定要守护好红军墓。在祖辈们的感染下,正在上高中的孙女也对李贤付说,以后守护红军的接力棒就放心交到她手中。
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一代又一代的守护。李贤付一家三代守护的不仅仅是红军墓,更是守护着一段历史的记忆,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沃土里生根发芽、代代相传。
猜您感兴趣
身边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