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刚,男,1978年6月出生,是大庆市交投公司的一名司机,大庆市蓝天救援队发起人之一,现任救援队队长。十年来,除了多次参与大庆市内救援任务,他还带领团队参加过省内山地搜索救援、车辆事故救援,四川雅安地震救援,尼泊尔国际地震救援、老挝溃坝国际救援,累计参加救援任务126次,出队1800小时;同时,为大庆地区群众性活动做应急救护救助保障服务,深入社区、企业、学校进行心肺复苏术、外伤包扎等应急救护知识和防灾减灾知识等宣讲。这些年,他获得过“大庆好人”“大庆市劳动模范”“第五届全市道德模范提名奖”“龙江最美劳动者”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公益渊源矢志救援
陈志刚在1998年参加抗洪时负伤,右臂险些截肢。虽然手臂保存了下来,右手却留下了残疾。伤好后,他去了深圳,当了一名辅警。在深圳,工作之余,他经常参加助学、助困的公益活动。2009年,陈志刚回到大庆,找了新工作后,他仍然不忘公益事业。那时,哈尔滨成立了蓝天救援队,大庆还没有,于是,陈志刚报名参加了哈尔滨的蓝天救援队。2011年11月,他得知大庆在筹建蓝天救援队,他立刻跑去报名。这一干,就是十余年。
2020年5月30日凌晨5点,救援队接到求救电话,有人因捞鱼不幸掉入萨尔图区北湖水库。当天风力最高时达到7级并伴有中雨,陈志刚带领队员克服湿冷天气冒雨作业,前后历时三天,连续工作58个小时终于找到了溺水者。如今,大庆市蓝天救援队水上救援分队已经成为大庆市重要的救援力量,接到大庆市110应急指挥中心、大庆市水上搜救指挥中心、蓝天救援全国救援电话指派救援任务及遇险家属求助任务90余次,打捞溺水者57人,打捞落水车辆4台,并协助公安部门打捞证物5次。
十年坚持搭钱无数
蓝天救援队是一个民间救援队,所有的服务都是免费的,更没有资金收益。队内需要购置装备,资金是队员平摊的;省内出任务的费用由队员集资;省外出任务的费用由队员平摊;外出培训学习费用个人自己支付。一名救援队员,要学很多专业知识。“地震救援技术”、“陆地探索与救援”、“河船舶船员”、“救护师资”、“挖掘机”、“装载机”……陈志刚考取了十多个与救援相关的不同资质、证书。这些学习和培训,每次费用在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算下来也花费了六七万元。
大庆蓝天救援队的队员,除了资金压力外,大家也有自己的工作压力,时间被占用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后来,很多人选择了离开。当时,有40多人和陈志刚一起建队,如今算上他,只有3个人还在队里。可即便承受着这些压力,陈志刚依然坚守在公益事业的岗位。很多的人问他做这个队长,不赚钱,反而要搭更多的钱,为什么还在做呢?陈志刚说“只是习惯了,如果有水上任务,如果我因事没能去参加,别的队员去了,我会觉得那本来是我该做的事儿,别人帮我做了,我会感到自责和愧疚。”
刚开始做公益时,陈志刚的孩子还小,妻子也有工作,生活倒没觉得多难。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妻子后来得了重症不能工作,儿子上学,家里的开销逐渐增大。儿子的梦想是考一个中草药相关专业,高一下学期,儿子对他说,想补习物理,可是,当时最便宜的补课费也要200元一节,陈志刚却掏不出这笔钱。即便这样,妻子和儿子也从未有过半点儿抱怨,这使陈志刚更加的愧疚。
一生执念服务社会
蓝天救援队提供保障和救援都是免费的,对一些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应急救援知识讲座也是免费的。很多人建议把免费的课程改成收费制,把收上来的费用再用于购买装备和救援行动上。但陈志刚说,“一旦收费,性质就变了。我们面向社会免费做应急救护培训,这样,就有更多的人能够掌握应急救护技能。如果变成了收费的,恐怕就没有人愿意参加了。”他把满腔的热爱都献给了公益救援工作,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而且一直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