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个头不高,形象却英俊伟岸;
他外表柔善,内心却火热强大。
他用最无私的真诚、真心,开拓出一片阳光般的爱心事业。
他就是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居心爱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张小军。
信仰的力量
在大西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犬牙交错的湟水河谷地带,一个兰州市的只有15万人口的远郊小区就坐落在这里。38岁党的张小军就在这个小区从事着最阳光,最温暖的事业。那鲜艳的“红马甲”召唤着他,引领着他……
2015年 1月,他把自己家的宅基地投资6万元改造成“君心残疾人关爱小屋”,让辖区的残疾人有了自己最亲近最信赖的家,在“关爱小屋”里,为残疾人们提供生活照料、康复理疗、锻炼身体、心理疏导、互相交流,还为他们提供手工活技术指导等服务。“关爱小屋”被广大残疾人所认可,所热爱,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盲人的眼睛、肢残人的拐杖、广大残疾人的第二个家”。张小军带着他的志愿团队还经常前往精神病院、敬老院义务开展帮扶活动,鼓励引导教育帮助残障人士勇敢树立起生活的自信心,用实际行动感染弱势群体拥抱社会、拥抱生活、拥抱大自然。
绵延爱心
2015年4月,张小军在帮扶10 岁的残疾学生段俊彤时,得知她和残疾的养父段书林两人一起租住在只有6平方米的狭小废品屋里,生活拮据,靠拾荒为主,张小军看在眼里,疼在心中。他帮助这一对残疾父女重新租了房,添置了家具家电等,使老段一家重燃起了对新生活的希翼。2016年5月,段书林因在拆迁楼上摔下来,两个脚后跟粉碎性骨折,要去省城兰州做手术,他将5000原钱送到了段书林手中:事后得知段书林因治病而负债1万多元,张小军又帮他买了一辆旧电动三轮车,让老段开着车收购废品还债,把段俊彤接到了张小军创办的留守儿童之家生活学习,4年多来,他坚持不懈不间断地一直帮助这个家庭克服困难,改变生活。已累计为段书林一家资助现金、物资价值达5万多元。
2016年6月,张小军第一次来到10岁的智力残疾男孩陈兵家,他提出要资助这个孩子读书识字。一番暖心的推心置腹交流,让陈兵的父母觉得像是突然找到了这个孩子的“大救星”。自此,3年多的时间里,张小军每个周末带领团队的心理辅导老师驱车20多公里送教上门,还购买了新课本、作业本、铅笔、粉笔等文具。就这样,张小军和心理辅导老师一点一点把这个特殊的孩子带进了知识的殿堂。3年的坚持,苦心没有白费,陈兵虽然还不能做算术,但也认识100以内的数字和简单的汉字,这个成绩却对张小军而言是莫大的欣慰。3年来,张小军和他的团队共送教帮助了15名残障儿童。还和团队一起长期结对帮扶杨玉婷、李斌斌、马文杰、尚静等7名智残、肢残儿童。
今年5月,服务中心党支部成立,支部有位87岁的病残老党员高风岗同志,曾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常年卧病在床,只有一个女儿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显得力不从心。张小军得知这个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慰问看望高老,在张小军的带领组织下,每月两次上门打扫卫生、整理内务、做饭、理发、洗脚、洗衣服,在“七一”、“八一”、中秋、重阳等节日送去了米、面粉、清油等生活物资,改善了老人的生活条件。
不遗余力做善做小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守在老人和孩子身边,不再外出出远门打工,让残疾人基本就业,自食其力。连续几年来,张小军一次次上门跑辖区企业求情下话,一边给残疾人做“劳务中介”,帮助残疾人就业。几年间,先后远赴广东、河北、宁夏、陕西、陕西、青海等6省12个城市寻找适宜的“工种”。功夫不负苦心人,手工活珠绣、人造花组装等项目,已帮助17位肢残人在家“就业”,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网络销售;9名残疾人在洗车行、商场就业,还在自己的公司里解决了3名残疾人就业。
张小军和他的团队,以无畏和执著在西部青藏高原的湟水河谷,在充满活力的西部小区,以敬业和无私演绎了“关心残疾人健康、关爱残疾人生活、关爱残疾人精神世界”的至高无上的伟大事业……
一个张小军是渺小的,而他所从事的公益事业却是无数人称赞和敬慕的。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