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姣英,女,1952年5月出生,湘乡市泉塘镇湖山村18组一个普通的村民。50年来,曹姣英一直无怨无悔、无微不至地照料着智力二级残疾小姑子的吃喝拉撒睡,她用50年如一日的悉心付出,诠释了爱与责任的真正含义。2021年11月,新湖南客户端以“曹姣英,50年大爱坚守,50载家风传承”为题,对她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报道。
小姑子的全职保姆,她一当就是50年
曹姣英是泉塘镇湖山村出了名的“好嫂子”,附近村民一提起她,无不竖起拇指称赞——“曹娇英对她家的小姑子,真是好的没话说!”
据曹姣英回忆,由于婆婆怀孕时身体不好,吃药太多,小姑子杨文辉一出生就有些发育不全,手部畸形、走路不稳,后来又被诊断为智力二级残疾,发病时,无故打人、砸东西、离家出走成为家常便饭。因生活不能自理,小姑子的吃喝拉撒睡都需要别人照顾。婆婆身体又不好,结婚后没多久,曹娇英便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小姑子生活起居的重担。这一照顾就是50个春秋的用爱坚守。
50年来,曹娇英每天一睁眼就开始忙个不停,为小姑子杨文辉挤好牙膏、倒好漱口水、教她漱口,把一日三餐端到她手上,为她洗头洗澡洗衣服,还要应付她随时可能发作的病以及打人、离家出走等突发事件……可是,要时刻不离地照顾一个智力残疾的人谈何容易?更何况曹娇英还有一家老小要照顾,要洗衣做饭忙里忙外。
“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就会发病,有一次,她偷偷吃了几十上百片药,昏死过去,把我们吓得心脏都要跳出来了。”曹姣英回忆道。最让人担心的一次是在2017年的某天,杨文辉突然失踪,全家人分头出动找到天黑,一路走一路喊,嗓子喊破了都没找到人,直到最后,大家才发现她躲在了家里。出事后,家里不得不开始装监控,而且保证时刻有人守在她身边。即便是这样,曹娇英也从没嫌弃过杨文辉。相反,在曹娇英的悉心照顾下,杨文辉每天都穿得干净又整洁又得体。
当被问到“为什么能照顾残疾的小姑子50年时”,曹姣英没有丝毫犹豫与迟疑地回答,“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既然嫁进了这个家,这就是自己的一份责任,就像多照顾一个小孩子一样,不过是多煮一份面,多添一双碗筷的事情。”
婆媳两代人爱的接力,良好家风代代传
家风是最好的纽带,以身作则是最生动的家教。在曹娇英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曹姣英的丈夫,她的儿子儿媳,再到孙子孙女都对杨文辉呵护备至。过去的这50年,也意味着爱心的传承、家风的赓续。
“我公公临终时,话都要说不出了,但他还是示意着、嘱咐着我们要好好照顾她,千万不要把她送去敬老院。”在曹娇英的影响下,嫁进来15年的儿媳曾亭华也义不容辞地接过了帮忙照顾杨文辉的责任,成为“曹姣英2.0版”。让家人欣慰的是,智力上的残疾并未影响杨文辉接收家人的爱——不发病的时候,她总是静静地坐着,微笑着看着大家,跟她说话、叫她做什么,她都会听。曾亭华回忆道,“有次我回娘家,她一直在念,‘亭亭要回去了,晚上要回来罗。亭亭要回去了,晚上要回来罗。’”这一丝温暖的回馈,有如黑暗中的灯塔,支撑着一家人朝着温暖的彼岸前行。
“姑姑就比我老公大了五岁,我总和孩子们说,以后文奶奶就要由你来照顾呀。孩子们总会坚定地回答‘好’”。曾亭华说。这份爱与坚守有如一根温暖的绳,顺着长辈们的言传身教传递到了孙辈手中。现在,两个孩子对杨文辉也非常照顾,买了什么东西,总是第一时间送给姑姑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50年来,曹姣英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整个家族和邻里乡亲。她的言行,被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18年,曹姣英被评为“最美泉塘人”。镇干部周欣说,“这个社会就需要这样的正能量,曹奶奶有如一缕光芒,为这个社会注入了一泓温暖和一剂‘这个世界美好仍存’的强心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