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丽,女,汉族,1953年8月生,群众,文登区张家产镇蔡家庄村村民。2019年第一季度文登好人;第十九届文登区道德模范。
在过去20多年间,王培丽用20多个严寒酷暑,书写伟大的母爱。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王培丽以孝老爱亲为荣,以奉献为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坚强母亲的形象,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每当提起王培丽,左邻右舍总是交口称赞,敬佩她是一个伟大而坚强的好母亲。
她是一个勤劳朴实,心地善良的农村妇女。自家种了几亩地,平时除了农忙的时候,她在家洗衣做饭忙前忙后照顾儿子,丈夫也会出去干点零活贴补家用,两口子跟邻居都相处的很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唯一的儿子那时上初中在学校住宿,由于当时是夏天,天气炎热,她儿子下课后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到水库游玩,一不小心落水了,就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孩子没有了。当时消息传到王培丽面前时,平时那么老实温顺的一个女人瞬间变了一个人一样,嚎啕大哭坐在地上站都站不起来,对于他们两口子来说就像天塌了一样,没有比这更坏的消息了,这是要了当妈的命啊。多亏有村里邻居多次去劝说安慰王培丽,这才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为了家她要坚强活下去,时间也慢慢过去了,两年后,40多岁的她生下了一个女儿,这本来对于他俩口子来说应该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毕竟以后的生活又有了新的希望,可是生活又一次重重的打击了这个刚刚做母亲的王培丽。原来刚出生的女儿患有先天性脑瘫,而且很严重,长大后生活也很难自理,女儿的残疾程度符合国家一级残疾。这真是彻底的把她推向了万丈深渊,把她最后一次希望也抹杀了。看着刚出生的女儿,王培丽的心里是说不出的痛,她哭着说,“老天爷啊,你就不能帮帮我这个当妈的,我失去了一个儿子,为什么我的女儿还要受这么大的折磨”。村里人看了没有不掉眼泪的,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她的家庭条件一般,后期孩子花销也不少,她没有能力带孩子到大医院去做康复保健,只能自己在家照顾孩子。这时有人跟她说,你把孩子远点送出去吧,路边或者福利院都可以,你养着她也是你俩的拖累,花钱不说你还能伺候她一辈子吗?而王培丽就说,“我不能扔了他吧,也许是我和这孩子的缘分。虽然女儿没有正常人一样的头脑和身体,但我会尽最大的能力让她吃饱穿暖。”
为母则刚,王培丽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村里人都说她是一个有良心的人,也是一个可怜的母亲,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培丽任劳任怨地照顾着女儿,夏天晚上特别热,大人都热得睡不着觉,孩子也是整夜的哭,王培丽就不停的给孩子扇扇子,她自己也不能好好休息,白天还要洗尿布做饭,家里家外一时不闲着。生活的磨难和无尽的操劳把王培丽那原本挺直的腰板慢慢给压弯了,走路干活也不是很利索,头发也过早的变白了,让不到50岁的她看起来老了不少。到了秋收的季节,家家户户忙着收花生,她和丈夫开着手扶车带着女儿一起上山,先把女儿安顿好让她躺在车斗下的阴凉处,然后两口子才能在地里干活,隔一段时间就要到地头看看女儿,看看她喝不喝水。而她做的这些也换来女儿的一点点回应,女儿偶尔还会对王培丽说,“妈,坐。”虽然是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可这也是王培丽闲暇时唯一可以向邻居“炫耀”的。她从来不打骂女儿,也不会把气撒到孩子身上,她自己都说有时干活累了一看到孩子小脸,就不觉得累了。
转眼到了孩子上学的时候,别家孩子上学放学,而她却是依靠着轮椅,哪也去不了成了“孩子王”,只能跟比她小的孩子一起坐着,看着其他的孩子玩。看着别家的孩子姗姗学步,上幼儿园,孩子们都上学了,王培丽的眼里都是羡慕啊,而她女儿却只能说一两个词,嘴角还留着哈喇子,胸前衣服都是湿漉漉的,她心里能好受吗?她女儿小点的时候还能背着出来晒晒太阳、练习走路,慢慢长大了长胖了,她的腰也弯了背不动了,只能让女儿坐着轮椅推着出来透透气。到现在王培丽也是快70岁的人了,她心态挺好的很乐观的生活。但是唯一不放心的就是女儿,用她的话说会一直陪伴女儿到自己离开的那一天,不管怎样她都不会放弃,这些年都坚持下来了,只有这样才问心无愧,她还说现在社会好了,生活条件都提高了,他们家虽然不是大鱼大肉,但也有滋有味吧,而且镇上每年都去她家慰问并送去一些福利,镇妇联也为她家提供了计划生育特扶家庭的一些帮助。
如果问母爱是什么?母爱就是大海,因为大海还很深,母爱也是深深的。母爱是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因为她毫无杂念,因为她不张扬不求回报,有时即便被爱也难以察觉。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