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印同志当干部30余年,从事的是会计工作,大部分是在合作化时期。在20多年的合作化时期,小石柱子村的公购粮、农业税或其他税收、征款等,都是按时优质完成,农民得计算,公平合理,账目清楚;国家赈饥的救济款物,亲手足额发放到户,从无差错,让广大群众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的关怀。
他在小石柱子村当会计的三十年中,从未发生一起经济纠纷。有力的密切了干群关系,巩固和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古人云,常在江边站,难免不湿鞋。他当会计的决心是,久在江边站,坚决不湿鞋。在岗30年,不贪一分钱。
1964年,汤道河区委书记张阁秀,团书记孙文乐我村搞粗线四清,实际比细线还细。他们对大队的财务单据一张一张的审核,金额大点的,还要到签发票的单位核对,有无弄虚作假。对粮食账、实物账、工分账,全面考评。粮食清仓,全部过秤; 实物全部照帐盘点。必须做到账款、账实、账账全相符。在他们这小小的大队里,经三个月的彻底清理,大队和四个生产小队,无一笔有问题的账目,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合作化时期,每年公社都组织全体大队会计对各大队的财务工作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他大队的财务工作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刘印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多次参加县、地区(承德)表彰大会。
1965年,国家为筹措建设资金,大石柱的信用社在全公社各大队建立了信用站。他担任了此项工作,前后义务在村担任信用工作16年,没向大队要过“一分”工。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资金紧缺的情况下,通过耐心工作,他的工作在全公社首先实现了“万元站”,存贷业务活跃,多次被县行评为先进工作站和参加县表彰大会。
勤俭节约,把一分钱掰成两半分。在任职期间,正是大队经济紧张时期。他处处想着为大队节约开支,花每笔钱都要掂量掂量。在他主写的大队会议记录和决算时间小队长开的工分条全是用废纸(一本字纸)来宽城的(这些东西现存于村档案柜出厨里)在办大事时,能少花的不能多花,能不买的尽量不买。
他当会计,又兼大队农业技术员,生产队会计兼任小队农业技术员。他组织他们两周进行一次活动,学习好人好事,研究业务,还要重点学习弄个也科技和研究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各小队农业种植均由会计把关。实优种和合理密植等。
30年的时光里,他只有家里人闹大病时,得过救济款(约3次)18元。有一次他不在家,大队根据我家情况安排了救济款,他回家后,主动地把此款让给了比他还困难的户,上报公社。
当他会计卸任时,手按着我做的一摞财务账心里非常敞亮,想几十年来,没有做过一点对不起乡亲们的事儿。有人开玩笑问我,你干这么多年,没有一点经济问题吗?他也笑着对他们说,“真金不怕火炼,自己知道他自己有多沉。”
1987年,县交通局用“以工代赈”的形式拨一批粮款、物给小石柱子村,支援再修鬼头公路,尽快打开辽宁河北的交通壁垒。经过村干部的精打细算,在按时完工后,尚余款1400多元,他提议经村委研究决定用此款解决了全村的电表上杆。他认为国家拨款是公款,绝不能个人私分,他痛恨那些以国家、集体的公款中饱私囊的恶劣行为。他把拨给的粮食物品,一分不少的折价记入了财务账,把管理集体经济的大门关的紧紧的。
他是一名党员,在广大群众中,时刻传播正能量,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从入党那天起,总把党的利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等任何地方,只要有群众的闻谈议论,他总是耐心的向他们宣传党的方针,讲共产党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讲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对我们的大力支援以及我们的光明前景等等。以提高他们爱党、爱国的政治热情。他认为一个共产党员无论在哪里都要发光发热,不能混同于一般老百姓。
他的一生,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新中国建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方方面面,把他了解的这些历史事件,一桩桩的介绍给后人。先后写了村志四册,回忆录等书,计70万字。这些书籍时刻提醒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共产党人革命志士抛头颅洒鲜血前仆后继换来的,号召大家积极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践中去。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