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乐乐,男,1981年5月生,中共党员;王珊,女,1983年10月生,中共党员,夫妻二人均是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职工。自2015年开始,毛乐乐、王珊夫妻俩每周义务前往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给盲班孩子们上声乐表演课,多次带领孩子们参加各类文艺演出,引导他们从音乐中汲取力量,用歌声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毛乐乐、王珊曾获“安徽好人”“宿州好人”等荣誉。
用爱心和专业守护不解之缘
2006年,毛乐乐、王珊从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毕业后来到了宿州,因为音乐上的专长,夫妻二人经常受邀参加演出活动。2015年的一天,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6名盲童在台上演唱《你是我的眼》,稚嫩的嗓音中流淌出柔软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在场参加活动的毛乐乐、王珊夫妻。
“这些折翼天使用心演唱的时候,我是一直含着泪听的。音乐传递了感同身受的无奈,当时内心非常同情和不舍,也让我决定要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毛乐乐说,“当上帝关闭了一扇门,就一定会打开另一扇门。盲班的孩子们虽然什么也看不见,但他们的听力非常好,声音纯净。耳朵就是他们的另一扇门,通向光明,打开外面未知的世界。”
从那时起,毛乐乐、王珊夫妻俩便决心尽己所能给盲班的孩子们教授音乐知识,帮助他们插上音乐的“翅膀”。于是,毛乐乐、王珊夫妻主动找到学校,义务当起了音乐教师。他们每周都到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给孩子们上声乐表演课,与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2024年1月,宿州市遭遇多年不遇的冰冻雨雪天气。当时下着大雪,路面都结冰了,但毛乐乐、王珊想到和孩子们约定了排练节目,还是毅然提前动身赶去学校。王珊回忆道:“平时开车半个小时的路程,那天花了1个多小时,好在准时到达。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脸,我们觉得所有辛苦都值了。”
用耐心和陪伴呵护天真烂漫
让一群看不见的盲童学习音乐,谈何容易,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记谱。起初条件有限,毛乐乐、王珊就自己翻阅资料、下载教学视频。通过报谱、打节拍、模仿动物声音等方式,他们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读给孩子们听,通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让孩子们逐渐掌握。
“感谢你们,是你们让孩子重新树立信心。”在一次演出中,一位盲童的妈妈紧紧握住王珊的手:“孩子出生后什么也看不见了,这么多年感觉天都塌了。孩子总是问我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爸爸妈妈你们都是什么样子的?当他开始学习唱歌后,突然变得很开心。每次回家都哼着小曲,我特别欣慰,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
在毛乐乐、王珊的课堂上还有一名原本特别内向敏感的孩子,刚开始学唱歌时,她的声音弱到几乎听不到,下意识地躲避指导发声。夫妻俩耐心温柔地开导鼓励她,现在的她声音洪亮、表情自信,还能独自上台演唱难度较高的歌曲。每次演唱完后还会俏皮地和毛乐乐、王珊说笑打趣,看到她纯真的笑容,夫妻俩也很欣慰。
现在,每年临近春节、“六一”,毛乐乐、王珊都会带着孩子们去参加演出。演出前,夫妻俩总是一遍一遍地帮助孩子们排队形、练动作、纠正发音,为他们加油鼓劲。“看到他们越来越自信从容、越来越活泼开朗,看到他们不断地进步成长,我们打心底高兴。”王珊说。
用真心和坚守佑护心有灵犀
2018年5月,孩子们在排练歌曲《蜗牛》时,8名盲童主动跟老师提出要清唱。清唱没有音乐伴奏,需要演唱者自己起调演唱:“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微风徐徐,空旷的教室里、安静的校园里,回荡着孩子们深情的歌声,声音是那么纯净。2023年11月,孩子们在参加文艺演出排练期间,出现感冒发烧现象。“我让他们在家好好休息,但他们自己要求坚持排练,没有一个人缺席。”王珊动情地说,“虽然很心疼,但看到他们全身全情投入,我明白了他们的坚强和成长。他们用汗水和努力,诠释着对舞台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2024年10月,毛乐乐、王珊带着孩子们准备市少儿春晚节目,从最初的选歌、定调到后来难度较大的和声练习和动作排练,虽然经历数百次磕碰与校正,但晚会上精彩的表演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些孩子们就像歌词中所唱到的“蜗牛”,他们不断激励着自己一步一步往上爬,拥有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刚毅品格。
十年来,毛乐乐、王珊夫妻二人把自己所学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这些特殊孩子们,希望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根温暖而坚实的“盲杖”,通过音乐让他们有目标、有梦想、有希望。在他们的带领下,盲班孩子们演唱的《你是我的眼》《父亲》《你鼓舞着我》等歌曲登上了各级文艺演出舞台。他们用天籁般的声音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获得台下观众无数次热烈的掌声,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看到大家对他们的认可和鼓励,看到孩子们的快乐和成长,我们也是乐在其中,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毛乐乐、王珊夫妻二人说。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