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华,女,1971年7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高中学历,黑龙江七台河人,现任快乐义工志愿服务队志愿者。
她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积善之家”,父亲在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下海经商,承包经营起了煤矿。父亲致富后没有忘记乡亲,除了平时热心帮助村民外,还供养了了村里5个五保户家庭。李艳华十几岁开始就和父亲一起拉着架子车给五保户家庭送米面粮油,送煤炭烧柴……从那时起,父亲的善举就在小艳华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善”的种子。
结婚后,李艳华和丈夫承包了客运线路,跑长途客运,旅客有困难的时候她总是尽力伸出援手。一次客车到了鹤岗客运站,清扫车厢时,李艳华拾到一个沉甸甸的大钱包,里面装了满满一大包钱,有一万多块。在八十年代末,那可是天文数字。李艳华就抱着钱包在客车里等,丈夫一再催促,“返程就要晚点了,回去会被扣钱的”。“就要过年了,我记得坐在这儿的那个南方人,这钱可是他一年的辛苦钱,丢了他可怎么回家啊。”就这样他们一直等到失主回来,把钱还给了失主。鹤岗客运站为他们写了表扬信,这才免于被罚款。
李艳华就是这样,处处为别人着想。虽然自己收入也不算高,但总是尽力去帮助他人。冬天了,看见邻居孩子没有棉鞋穿,就把给女儿买的新棉鞋送给人家,惹的女儿大哭一场;过年了,看见邻居家没买肉,就把自己家的年货给邻居送过去;女儿的同学有几个家庭贫困的,她就资助他们上学,共资助了四个孩子从初中一直到大学毕业;邻里间有矛盾了,她就做一桌菜把邻居请到家里来吃饭,调节邻里关系……
2018年,李艳华加入了快乐义工志愿服务队。成为志愿者后李艳华的爱心更有了用武之地,慰问社会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关爱环卫工人、贫困家庭、留守儿童、文明交通、环保……每次活动她都不落下。特别是对那些弱势群体,她总是尽己所能给予帮助。两年来共为公益活动捐款上万元。
在湖东社区孤寡老人家,看到老人的粮食不多了,她一声不响地买来米面粮油;在留守儿童小欣悦家,她偷偷地记下孩子的尺码,给孩子买来秋衣和鞋子;建军节慰问退伍老兵,她买来慰问品;给驻地武警官兵包饺子她亲自去买肉馅;慰问环卫工人,她亲手熬制绿豆汤;看到特教教师们的辛苦付出,中秋节她买来月饼为教师们送去祝福;看见我们的交通小分队在风雨中倡导文明交通,她又买来雨衣送给队员们,天气要冷了,她和女儿又捐款两千元,为队员们置办冬季执勤的棉衣……
每次参加活动,李艳华都带上小外孙。“爱是最好的教育,人可以没能耐,但不能不善良。”一句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这个积善之家最高贵的教育理念。在她的支持下,疫情期间,小外孙申浩然,拿出积攒的压岁钱,三次为武汉市和我市防疫指挥部捐款共计五千多元。
不仅捐款捐物,每次参加活动,李艳华都身体力行,脏活累活抢着干。孤寡老人的床铺、残疾家庭的厨房……不管多脏,撸起袖子就上手。特别是今年参加快乐义工志愿服务队“守护校园平安”的交通活动以来,每天上学放学两次,不管刮风下雨,她从来没有缺席过。
李艳华不仅自己助人为乐,还积极地宣传公益,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在她的带动下,女儿、女婿,以及她曾经资助过的大学生,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蔡文博女士都多次为公益活动捐款捐物。连小外孙申浩然的同学家长,有好几位都在她的带动下成为了志愿者。
加入快乐义工后的李艳华眼界更加开阔了,思想更加积极了。帮助他人从简单的善良,上升为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并于2019年正式向快乐义工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如今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人活着要为社会做贡献,这样才活的有价值。我入党就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只有跟着党才能更好地为人民多做事,做好事。”这是李艳华在思想汇报中的一段话,依然是那么朴实无华,却充满着哲理。
熟悉她的人都说,她帮助过的人,数也数不清;她做过的好事,说也说不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李艳华用她半百的人生,演绎了一个家庭四代人“道德传家”的动人故事,将善良在血脉中默默传承。
猜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