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名人网 > 农林牧渔 > 黄艺

黄艺

宜昌益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艺,宜昌益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一个干练、率真的女子,举手投足间五分是女性的慈爱柔美,五分是男人的铁骨豪情。她始终神采奕奕,激情满怀;倘若觉得哪个意见提得好抑或哪句话有道理,她定会拍案叫好……

  正是这样一位“多面”女性,果敢地从下岗阴霾中走出,毅然走上创业之路。2006年,具有敏锐市场洞察力的黄艺认准双孢菇是一个好项目,从此一发不可收。六年如一日,她坚持不懈,自己搭棚种菇,自己跑市场,硬是凭借敢想敢干的魄力,把小蘑菇推广到全国各地,甚至使自己的产品漂洋过海。

  创业成功的黄艺,一路走来,从来没有忘记过当地的政府和百姓,她将种植技术无偿提供给当地农民,自己掏钱帮农民搭建标准化菇棚,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真正起到了“农”字头龙头作用。

  下岗女工走上创业之旅

  1988年大学毕业后,黄艺回到家乡,在宜昌市电子管厂参加工作。1993年电子管厂倒闭,黄艺下岗了。在经历了短暂的迷茫后,黄艺终于决定给自己找一个真正的铁饭碗——自主创业,永远当自己的老板。最初她开了一个小店,卖些烟酒副食之类的东西,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后,黄艺做起了服装生意,还开办了网吧、茶楼等。

  2006年,黄艺多方打听到双孢菇种植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市场前景广阔。这种蘑菇营养十分丰富,尤其深得欧美国家消费者青睐,被称为“世界菇”。

  始于心动,敏于行动。黄艺迅速跑到山东考察在食用菌行业非常有名的山东九发集团,了解了该企业的现状和未来之后,决定从事这个行业。当年,黄艺就和另外6个下岗姐妹一起,筹资100万元注册成立了宜昌益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并在当阳创立了蘑菇种植基地。

  凭着满腔的热情和坚强的意志,在宜昌、当阳两级党委、政府和科技、农业等部门的大力扶持下,7个女人从“零”开始,选址、征地、平场、建菇房,实验、试生产……2008年初,黄艺及6位股东顺利收回投资成本。并且,新鲜双孢菇通过外地的外贸公司代理出口,实现了公司全年总产量50%的双孢菇畅销美国、日本。

  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双孢菇种植,产品深加工研发和销售、储运为一体的专业化深加工企业,拥有两处生产种植基地和一座现代化装备深加工车间,可年产一万吨双孢菇罐头、一百吨医药级蘑菇多糖。公司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销售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

  小小蘑菇种出了大世界

  蝴蝶翩翩起舞的姿态固然美丽,破茧的痛苦可想而知。

  创业之初,黄艺也遇到了许多经济、市场和技术方面的困惑,但是她始终都没有气馁,坚持以勤补拙,用满腔的热情和坚强的意志在逆流中奋勇向前。不懂技术,她就去三峡大学找专家进场现场指导,研究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缺少销路,她亲自带领销售骨干搞市场调研,跑开发,找客户……那段时候她有半年没有回过宜昌城区的家,吃住都在当阳基地,所有精力和心思都附着于小小的蘑菇上,半年的时间她瘦了10多斤,就连老父亲病重也没能多陪伴在老人身边。她好几次想回家感受女儿的亲昵,但看着含苞待出的小蘑菇又忍住了。不服输不认命的精神一直支撑着她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为了让产品更具竞争力,黄艺要求公司要具备“无可复制的技术”。她以300万元年薪从美国聘请蘑菇专家做技术顾问,自行培育菌种。因掌握了核心技术,公司所培植的菌种平均每平方米的产量达到了15~20公斤,而一般菌种每平方米的产量只有5~10公斤不到,远远超过业内普遍认可的标准。在保有本公司优质菌种的同时,黄艺打破常规,把好技术、好资源推广到业内,令同行对这位女性刮目相看,不敢小觑这个从下岗女工成长起来的后起之秀。

  公司步入正常轨道后,黄艺又想,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扩大规模,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道路,在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同时实现双赢。这既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的。公司按照这一思路,修造蘑菇棚,招募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公司种植蘑菇,并与他们签订订购协议。这样既给公司节省了运作成本,也给周边农户提供了就近就业致富的门路,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村民热烈欢迎。目前已有300多户村民与公司签订合同,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村民返乡要求加入到双孢蘑菇的产业链中来。

  规模扩大了,已趋饱和的市场无法销售这么多产品成了新问题。思路决定出路。黄艺与公司团队商讨,决定开展蘑菇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斥巨资打造“双孢菇罐头”生产线,上马医药级“蘑菇多糖”提纯等项目。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初级产品因市场相对饱和带来的滞销问题,有效避开了市场竞争带来的相互压价的恶性竞争,而且因技术含量高、无公害、保鲜期长,市场广阔,让公司驶进了发展的快车道,逐渐成长为区域性农业龙头企业。

  小小蘑菇种出了大世界。

  为万千农户引来金凤凰

  “在商场拼搏,要有大胆去闯的勇气,在不断的尝试中,你总会碰到一些想象不到的人和事,给你想象不到的机会。一个人如果期期艾艾徘徊在站台上,不敢上新的列车,就永远无法成为下一站的先行者”,黄艺深谙此道。

  每年,黄艺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去参加行业会议。“参加会议不仅仅是为了听专家分析行业前景,更是为了积累人脉,学习同行业佼佼者的先进经验!”今年,黄艺考上北京大学国际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班。学习使她在做决断的时候总是充满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判断,抉择往往一鸣惊人。

  酷爱学习和思考的黄艺,也是宜昌市早期的一批股民之一,懂得如何将资本和资源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她深知,作为一个民营企业,要想稳步发展,就要走整合资源、走上市之路,真正做到自立自强。公司上市,成为黄艺日思夜想的高远目标。

  2011年3月19日,益农科技美国上市暨律师签约仪式在当阳举行。这一举措震惊了宜昌商界。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办成的事情,黄艺做到了!

  几乎与此同时,黄艺率团洽谈的另一个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益农公司与中国罐头行业的领头羊——厦门国贸集团紧密握手。厦门国贸专门派出专业的管理团队进驻益农公司,管理和指导经营、生产和销售。

  有保守的人持怀疑态度,“这岂不是引狼入室吗”。黄艺不这么认为。固步自封只会是坐吃山空,只要是对的事情、好的事情,对企业的发展有利的事情,黄艺总是亲力亲为,不懈努力。她先后八次率团前去接洽、商谈,推广宜昌的蘑菇种植优势,并极力站在厦门国贸集团的发展需求上思考合作的契合点。正好,厦门国贸在全国拥有8个工厂,几乎覆盖了全中国,唯独中部湖北地区欠缺。黄艺耐心游说,终于引来“金凤凰”。

  事实证明,益农公司和厦门国贸集团的紧密合作翻开了益农科技跨越式发展的新纪元。

  有了厦门国贸坚强的后盾力量,黄艺着手把益农打造成全国的双孢菇培育基地,把好技术、好收益推广到千家万户,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让万千百姓分享科技致富的喜悦。

  2012年年初,益农在当阳庙前原地推广蘑菇“3次隧道发酵”技术。公司一次性注资几十万元,为最先参与的农户建设蘑菇棚,并承诺提供菌种、提供技术和保底回收。推广当天即有十个农户踊跃参加。其中一位姓洪的师傅透露,他很看好这个项目,十分放心,只要跟着黄艺创业,一定会有收获。

  黄艺为这一批农户算了一笔账:一个蘑菇棚按500平方米计算,只要农户按照技术要求认真培育,种植一季下来,纯利润达到2-3万元。农民变工人、致富奔前程的梦想将不再是个“梦想”,而是“现实”。

  在黄艺看来,绝大多数农民尤其是城郊结合部的农民,主动让步于城市化建设和发展,而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他们是大义的!益农公司创造的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对失地农民很有帮助。身为当阳市政协委员,黄艺始终想着,怎样将这个效益逐步放大,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黄艺说,她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走好前面规划的每一步,精深加工,把蘑菇种成宜昌市“农字号”支柱产业,和旅游、生物医药、水电等一起,共同服务民生,为富强宜昌增添一份多元化的新绿,为宜昌加速迈向现代化特大城市贡献一份力量。

    猜您感兴趣

    农林牧渔

    黄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