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春海,男,1974年3月生,汉族,江苏苏州市人,九三学社社员。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转化医学科学中心唐仲英首席科学家、上海市核酸化学与纳米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他也是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科普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理事长。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他带领团队基于核酸分子自组装、逻辑编程、材料复合、高时空分辨显微成像等技术,构建核酸分子机器与纳米机器人,为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早期检测和诊疗提供全新智能工具。发展了一系列基于框架核酸的诊断与治疗策略,展示了针对多尺度靶标的通用电化学检测平台、透皮药物递送、急性肾病治疗、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等应用原型。
已在 Nature 等杂志发表论文 500 余篇,引用 5 万余次,H 因子>110,近七年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入选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国际电化学学会(ISE)、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院(AIMBE)和英国皇家化学会(RSC)会士,兼任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副主编,以及ChemPlusChem 编委会共同主席,Angewandte Chemie,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ACSNano 等十余份杂志编委。已在 Nature 等杂志发表论文 500 余篇,引用 5 万余次,H 因子>110,近七年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美国化学会“测量科学进展讲座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杰出成就奖、JNB Trailblazer 奖等。
新冠疫情期间,他带领团队与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合作,及时研发了新冠病毒国家级核酸标准物质(GBW(E)091111,GBW(E)091112,2020 年 3 月 19 日获批),为核酸试剂盒提供计量溯源和质量控制依据,为疫情防控做出重要贡献。
他的研究生和博士后来自不同的专业,包括化学、物理、生物与机械工程。他根据不同学生的特质,因材施教,有效引导。他不主张“管教”式的教育。他认为“学生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在适当引导下自由成长起来的”,导师的任务是挖掘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远大志向,并成为学生坚定的支持者。
他鼓励大家在自己适合的领域不断创造,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理想,为人生赋予更多维度的价值与精彩。对于学生的决定和每一次尝试,他尽全力予以支持与鼓励。在他的培养下,已有 3 名学生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5 名学生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近两年,他的队伍里有 6 名博士后入选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
猜您感兴趣
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