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滨,男,汉族,1976年3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博士,副研究员。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保护生物学研究室主任。
主要学习和工作经历
(1)1994年9月—1998年7月,兰州大学生物系/学士
(2)1998年9月—2003年6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
(3)2001年9月—2004年6月,法国图卢兹大学/博士
(4)2002年6月—2004年6月,法国图卢兹大学,中法PRA项目工作小组成员
(5)2005年1月—2006年12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6)2007年1月—至今,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副主任
4. 主要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鱼类分子生态学和保护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在鱼类自然种群的遗传分化、遗传多样性分布格局、遗传多样性和种质保护、人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维系、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水域生态完整性等领域均有涉猎,对遗传多样性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和重要生态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域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比较熟悉。
5. 曾任学术职务
第六届世界鲟鱼大会(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urgeons)科学委员会委员(2008)。
6. 主要科研经历
(1) 1999~2000年,中国科学院青年特别支持项目“中华鲟微卫星DNA研究”
(2) 2001~2004年,中国科学院领域前沿项目“中华鲟的种群生态与保护生物学”,并负责该项目分子生态方面的工作
(3) 2003~2004年,中法先进研究计划(PAR)环境领域项目“三峡大坝对长江鱼类空间分布的影响”
(4) 2003~2004年,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华鳖微卫星DNA的研究”
(5) 2003~2005年,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水生动物流动监测站”
(6) 2006~2007年,“三峡工程珍稀鱼类增殖放流项目的监督管理”中鱼类遗传种质方面的研究内容
(7) 2006~2007年,“乌江彭水水电站对水生生物影响评价”
(8) 2006~2008年,三峡工程环境保护科研项目“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研究”
(9) 2006~2008年,三峡工程环境保护科研项目“圆口铜鱼等四种鱼类的生境需求及其最小生境面积研究”
(10) 2005~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水利工程对长江流域重要生物资源的长期生态学效应”
(11) 2006~2008年,“重庆市长江小南海水利枢纽建设项目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
(12) 2007~2008年,武汉市晨光计划“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微卫星DNA的胭脂鱼保护遗传学研究”
(13) 2007~2008年,科技部中德政府三峡库区合作计划“三峡库区的生态系统功能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7. 目前主持的主要研究项目获奖情况
(1) 武汉科技局晨光计划项目:基于人工神经网和微卫星DNA的胭脂鱼保护遗传学研究
(2)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四川电力开发公司委托项目:川陕哲罗鲑繁殖生态与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
(3)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委托项目: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研究
(4)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委托项目:三峡坝区子二代中华鲟自循环驯养系统建设
8. 获奖情况
2000~2004年获得法国国家政府奖学金资助
2005年评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优秀工作者
2006年评为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优秀工作者
2006年评为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青年岗位能手
2007年评为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优秀工作者
猜您感兴趣
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