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平,女,河南许昌人,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导师,华中学者,爱思唯尔2014中国高被引学者。于2003年2月-2015年2月留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联合博士培养,2005年获得华中科技大……
蔡德华,男,广西北海人,中共党员,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能源学院制冷低温系副教授。曾任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先后担任IDC研发工程师、系统工程师、项目经理。现就职华中科技大学……
杨军,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博士学位,先后在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保罗-谢……
蔡姗姗,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就职于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与低温工程系。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与技术研发、多孔绝热材料及高效绝热/除……
杨昆,博士,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工程热物理系党支部书记、工程热物理系副主任。主要从事传热传质理论与技术研究;发表论文近40篇,1篇论文入选Essential Scien……
曾阔,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博士后。博士指导导师为Gilles Flamant教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过程,材料和太阳能实验室主任)和Ange Nzihou教授(法国矿业……
杨诺教授致力于微纳尺度声子工程领域传热、热调控和能量转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至2018.10,共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通讯/第一作者文章情况为:近40篇,3篇ESI高被引论文,近900次,H指数17……
陈晟,博士,副研究员,现就职于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燃烧污染物控制、多场耦合作用下颗粒动力学行为计算、太阳能颗粒集热器设计与计算等。在J. Fluid……
杨晴,女,理学博士,教授,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副教授,中欧绿色能源金融研究所成员;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和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可再生能源系统及其与气候变化、陆地资源、人类社会……
陈松泽,男,1983年生,湖北武汉人,理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流体力学、跨尺度复杂流动研究。针对临近空间以及微尺度器件中的流体力学问题,开展了跨尺度模拟方法研究……
杨荣贵,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 (ASME Fellow)。已发表包括2篇Science、7篇Nature子刊、2篇Science Advances、1篇Review of……
丁国忠,男,工学博士,副教授,发表期刊文章十余篇。主要讲授《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能源动力装置CAD技术》、《低温技术原理与装置》(校精品课程主讲教师)……
姚洪,教授,博士生导师,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从事固体燃料热化学利用及污染物控制、新能源利用技术的开发等研究工作。华中科技大学热能工程专业获学士、硕士学位。2002……
于敦喜,男,教授/博导,实验室副主任,1975年生,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获得者,入选2011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获"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项目资助,2012年获聘华中科技大……
杜一庆 男 汉族,1967年3月生,湖北潜江人。现任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工程热物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在武钢设计研究院、武汉都市环保公司长期从事热电和环保工程设计,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
龚勋,男,工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在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2011年在澳大利亚Curtin大学燃料与能源技术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胡润,华中科技大学能源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赴美国普渡大学做访问学者和日本东京大学做JSPS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热传质、热学超构材料和功能器件、光电子器件热管理等。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
主要从事能源化工及固体燃料燃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08. 3年大连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8.4-2009.6在德国马普所(Max-Planck Institute)做博士后工作,主要研究方……
李小波,湖北襄阳人。主要从事热力学、传热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在美留学期间参与多项美国科学基金会(NSF) 、空军研究实验室(AFSOR) 、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DARPA) 及高级能源研究项目机构……
黄晓明,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现任核工程与核技术系副系主任。具有多年教学经验,教授课程包括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核电站安全、核电厂水化学、太阳能热利用、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等能源领域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