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雪歌,女,1992年6月生,黄山市屯溪区艺研堂漆艺工作室主理人,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池州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专职教师。坚守非遗传承。上大学时,范雪歌选择了与之毫不相
赵恩民,男,1962年12月生,赵恩民泥塑艺术研究院院长,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塑代表性传承人。赵恩民自幼热爱泥塑,1986年,他成立“稀泥堂”工作室。1989年,一场大火烧伤了他的双臂和右腿,手
李怀秀,女,1977年2月生,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负责人。李怀秀16岁起学习“海菜腔”,多年来,她始终坚持深耕非遗沃土、传承民族瑰宝、赓续文化薪火,让原本不知名的非遗响彻世界舞台。李
晋晓瞳,男,1963年1月生,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晋晓瞳自幼学习钧瓷技艺,凭借勤恳和悟性,快速掌握了煤烧技术。20世纪80年代末,晋晓瞳决心复原失传七百余年的钧瓷柴烧技法,历经
贾艳梅,女,1976年5月生,河南省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层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贾艳梅从小学习民间剪纸,被乡邻称作“一剪梅”。近40年,她不断探索剪纸艺术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内涵,结合时代需求,创
何冬梅,女,1976年1月生,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文化服务中心绒绣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上海绒绣”代表性传承人。 自1996年以来,从事绒绣设计和制作已28年,何冬梅始终坚持刻苦钻研绒
刘其昌,汉族,男,1947年10月出生,浏阳市枨冲镇青草村村民。刘其昌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自小命运多舛,作为被收养的流浪乞儿,用心赡养养父母直至过世,面对养父的弟弟,这位年老多病没有血缘关系的叔父,他更
曹卫芬,女,1970年12月出生,益阳市沅江市草尾镇和平村农民。她和丈夫李晏兵是一对朴实的农民夫妇,精心哺育一双儿女和一个失去双亲的侄儿,替侄儿父母偿还因治病留下的十多万元债务,赡养孝敬八十多岁的父
郭姣英,女,1973年生于湘潭县易俗河镇,永顺县松柏镇龙头村村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福建省漳州市结识了湘西永顺县松柏镇龙头村服役于某部汽车连的上等兵向俾圣,在1993年底,向俾圣退伍后二人喜结连理,从此
吴开元、喻秋林是湘潭市岳塘区双马街道华金社区居民,均为湘潭电机厂退休职工,是街坊邻里人人赞誉的“身边好人”。1982年,夫妻俩收养一名女婴,为她取名“吴芳”,谐音“无烦”
萧萧,女,1968年9月生,自由职业,省级作家,湘阴县作协主席。萧萧做公益10余年来,一直走在助人为乐的路上。她代养事实孤儿,智志双抚为困境女孩撑伞;她冲在战斗一线,元气满满为疫情防控打call;她担负新的使
吴显林(1942年12月-2025年2月21日),1972年在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生前是南京市雕塑协会常务会长、南京市油画雕塑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主要作品:玻璃钢《奋飞》,入选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
董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记者。2025年,荣获“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熊丽,经济日报社产经新闻部采编二室副主任。2025年,荣获“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秦继泽,中国日报社时政部主任。2025年,荣获“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张淼,光明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2025年,荣获“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龙洋,中央广电总台综合频道主持人。2025年,荣获“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赵聪,中央民族乐团专技二级、一级演奏员。2025年,荣获“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杨一帆,中国妇女报社(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融合运营中心主任。2025年,荣获“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王烨捷,中国青年报社驻上海记者站副站长。2025年,荣获“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